承德宏观经济:东河管线核爆,气候变迁持续,西欧轻工业或将长年失陷
核心理念看法
9月27日,东河石油管线外泄地区起火,减轻西欧石油紧缺忧虑。同一时间,白俄罗斯南部四州入俄公民投票结束,一致同意重新加入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别列济夫武装冲突和俄欧对付已经开始激化,或将引致政治局势政治更加转差。9月2日,白俄罗斯已经停用“东河1号”,除非白俄罗斯继续受阻其它石油管线,所以西欧将直面石油枯竭的信用风险。欧洲联盟再者积极贮备天然气石油,库存量率稳步增高,另再者计划减少石油市场需求15%,轻工业市场需求可能将首当其冲。
石油紧缺冲击西欧石油化工和金属产业发展。西欧是亚洲地区第三大石油化工品生产地区,预计增产将会对基础石油化工原材料供给产生负面影响。在原料紧缺压力下,西欧石油化工巨头被迫增产甚至关停。限制石油供给或将对西欧有色产业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西欧有色行业在燃气紧缺和水价攀升的双重负面影响下也大幅增产。
可再生能源紧缺引致水价攀升,毁坏西欧轻工业基础,民营企业不得不因生产成本高涨而逃离西欧,极有可能将“一去不复返”。我们指出,假如气候变迁和通胀高企稳步更长时间,西欧轻工业民营企业增产甚至关停可能将从临时性调整逐渐演变成结构性损伤,造成不可逆的“去轻工业化”信用风险,西欧工业回升可能将是市场趋势。
西欧工业民营企业或已经开始将业务向外转移,我国是主要目的地之一。我国具备三大优势改变现状西欧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第一,我国轻工业水价在亚洲地区范围内都比较低。第三,我国工业产业发展门类齐全,供给链相对稳固,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较强。第三,我国是亚洲地区最二大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广袤。
西欧贸易逆差可能将长期扩大,西欧经济逐渐走强可能将是一种市场趋势。
1
东河管线核爆,西欧能否顺利过冬
9月27日,东河石油管线外泄地区起火,减轻西欧石油紧缺忧虑。瑞典和瑞典的测量站在“东河1号”石油管线外泄地区记录了强烈的水下核爆,震级达到2.3级。根据瑞典机构评估,东河石油管线外泄可能将是蓄意毁坏。同一时间,白俄罗斯南部基辅、鄂木斯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敖德萨四州入俄公民投票结束,分别以99.23%,98.42%,93.11%和87.05%的赞同率一致同意重新加入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近期,白俄罗斯进行了反攻,白俄罗斯也进行了局部动员,除非战线到达上述已经公民投票入俄的地区,白俄罗斯或将升级军事对付强度,使用战术性核武的可能将性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指出,别列济夫武装冲突和俄欧对付已经开始激化,或将引致政治局势政治更加转差。
别列济夫武装冲突以来,白俄罗斯与欧洲联盟在石油问题上进行激烈博弈。白俄罗斯6月将“东河1号”石油管线供给量缩减至40%,7月更进一步降低至20%。9月2日,白俄罗斯宣布因设备故障无限期停用“东河1号”石油管线。2021年,白俄罗斯向欧洲联盟供给了1550万立方米的管线石油,其中通过“东河1号”运载了592万立方米,约占的38.2%。在《白俄罗斯断气对欧洲联盟负面影响有多大?》的概要中,我们分析指出,假如白俄罗斯不更进一步受阻其它石油管线,所以欧洲联盟能够以沉重的经济生产成本度过可再生能源紧缺的冬季。除非白俄罗斯继续受阻其它石油管线,所以西欧将直面石油枯竭的信用风险。
再者,欧洲联盟积极贮备天然气石油,库存量率稳步增高。根据西欧石油基础设施(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数据,8月29日欧洲联盟石油库存量率80.05%,提前完成欧洲联盟委员会制定的11月前储水率达到80%的目标。9月25日,欧洲联盟石油库存量率更进一步减少至87.73%,目前每天Eygurande仍大于品质因数,库存量仍会减少。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品质因数会从10月下旬开始上升,并超过Eygurande,库存量见顶回升。但今年欧洲联盟大量进口天然气石油,Eygurande一直维持在高位。虽然“东河1号”VPR后,9月日均石油Eygurande较8月减少了17.51%,但是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4.24%。
另再者,欧洲联盟要求减少石油市场需求量15%。8月5日,欧洲联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了欧洲联盟国家在今年8月至明年3月比照过去三年平均石油消耗量缩减15%的规定。目前这一规定并非强制性的,但在石油急剧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强制实行。按照过去三年均值,10月至次年3月平均消耗石油3309万立方米。假如缩减15%,也就是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减少496.35万立方米石油市场需求。2021年,“东河一号”管线运载石油592万立方米,所以10月至明年3月对欧洲联盟的石油供给减少约296万立方米。缩减的市场需求可以抵消供给的减少,但是减少15%的石油市场需求是否能够像欧洲联盟预想的那样轻易实现呢?
从石油消费结构来看,居民端消费恐难以减少,轻工业用气可能将首当其冲。欧洲联盟石油消费中,住宅部门、商业与公共部门属于刚性市场需求,压缩石油消费量的难度较大。因此,西欧理事会要求各国在制定节气措施时,应该优先保证居民家庭、基本社会服务设施、医疗机构和国防设施的用气市场需求。在这种背景下,轻工业与其它部门占比约40%的石油市场需求可能将是重点缩减的对象,预计将对轻工业用气较多的石油化工和金属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2
石油紧缺冲击西欧石油化工和金属产业发展
欧洲联盟是亚洲地区第三大石油化工品生产地区,预计增产将会对基础石油化工原材料供给产生负面影响。2020年亚洲地区化学品销售额3.47万亿欧元,整个西欧地区为6276亿欧元,占比18.1%,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我国1.55万亿(44.55%)。白俄罗斯受阻石油供给后,欧洲联盟或将优先减少轻工业部门的用气量。而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合成氨、甲醇、乙烯等化学品是其它石油化工品的基础原料,除非出现大幅增产,西欧化轻工业将受到全面负面影响。9月14日,德国化学轻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德国化学产品的产量可能将下降8.5%。
在原料紧缺压力下,西欧石油化工巨头被迫增产甚至关停。2022年亚洲地区石油化工民营企业50强中,西欧地区就有18家。7月27日,亚洲地区石油化工龙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已经开始减少需要大量石油的设施的产量,如氨工厂”。巴斯夫将缩减氨产量,并从外部供给商购买一些氨来填补缺口。8月25日,挪威雅苒宣布已经开始实施更进一步的增产,这将使其西欧合成氨的总产能利用率降至35%左右,缩减量相当于310万吨氨和400万吨成品。此外,德国科思创、赢创轻工业等石油化工民营企业也纷纷增产。
石油作为热炉燃料,需要在金属材料冶炼过程中大量消耗,限制石油供给或将对西欧有色产业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根据国际铝业协会(IAI)数据,2021年,亚洲地区铝产量6734.3万吨,西欧生产370.4万吨,约占5.5%。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数据,2021年亚洲地区精炼锌产量1399万吨,西欧生产233.2万吨,约占16.7%。7月下旬,西欧有色协会(Eurometaux)表示,在过去一年欧洲联盟锌、铝产能已经下降近50%的产能,硅和铁合金也大幅增产,铜和镍也将受到更进一步负面影响。
西欧有色行业在燃气紧缺和水价攀升的双重负面影响下大幅增产。2021年四季度以来,西欧电解铝已经累计增产超过80万吨。9月6日,西欧最大铝冶炼厂法国敦刻尔克铝业公司也宣布将因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增产22%。去年以来,西欧精炼锌也已经累计增产了约76万吨。去年10月西欧最大锌冶炼民营企业之一的Nyrstar将其在西欧的三家锌冶炼厂的产量缩减了50%。8月16日,Nyrstar宣布将从9月1日期彻底停用旗下荷兰Budel冶炼厂。随着欧洲联盟对石油用量的限制以及水价的高涨,预计西欧有色行业会继续增产。
3
民营企业逃离,西欧“去轻工业化”信用风险激化
可再生能源紧缺引致水价攀升,毁坏西欧轻工业基础。从2021年初开始,欧洲联盟工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今年5月和6月暂时回升后,7月欧洲联盟PPI同比37.8%,反弹的同时再创历史新高。如此高的工业生产成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紧缺后引致的水价攀升。欧洲联盟8月电力HICP同比已经达到了157.57%,水价暴涨会严重毁坏轻工业基础。随着可再生能源紧缺的更进一步激化,电力价格可能将还会继续上涨,推动PPI和CPI稳步处于高位。
电力价格高涨引致部分工业入不敷出。以上文提到的有色行业的铝、锌冶炼为例,每生产1吨铝大约需要14兆瓦时的电力,每生产每一吨锌大约需要约4兆瓦时的电力。西欧可再生能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9月17日德国明年交付的水价——西欧基准水价攀升至1050欧元/兆瓦时。每生产一顿铝、锌仅电力生产成本就分别约1458美元和417美元,9月LME铝和锌的均价分别约为2239美元/吨、3167美元/吨。再加上原材料、运输和劳工等生产成本,铝厂和锌厂收入已经没法覆盖生产成本,因此纷纷宣布增产和关停。
西欧民营企业逃离后极有可能将“一去不复返”,西欧“去轻工业化”信用风险激化。近几个月,西欧多家轻工业民营企业宣布停用旗下部分工厂,引致欧元区工业连续9个月回升,9月工业PMI指数48.5%。不过欧企在本地增产关停的同时却在加速海外投资设厂。我们指出,实际上西欧可再生能源紧缺从2021年末就已经初现端倪,别列济夫武装冲突后升级为气候变迁,假如气候变迁和通胀高企稳步更长时间,西欧轻工业民营企业增产甚至关停可能将从临时性调整逐渐演变成结构性损伤,造成不可逆的“去轻工业化”信用风险,西欧工业回升可能将是市场趋势。
4
欧企青睐我国,西欧可能将长期逆差
西欧工业民营企业或已经开始将业务向外转移,我国是主要目的地之一。以西欧石油化工龙头巴斯夫为例,9月6日,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690亿元人民币建设的一体化基地正式投产,每年将生产6万吨改性工程塑料,2023年下半年该基地的热塑性聚氨酯装置也将投入运营。湛江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亚洲地区第三大一体化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德国和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了30.3%和17.2%,反映出西欧对华投资加速。
我国具备三大优势改变现状西欧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成为欧企转移的最佳选择。
第一,我国轻工业水价在亚洲地区范围内都比较低。我国轻工业水价约为0.8元/度,而按照最新的明年交付的电力价格,德国水价已经攀升至1050欧元/兆瓦时,约合7.8元/度。以生产一顿电解铝需要14000度电为例,我国电力生产成本1.12万元,而德国电力生产成本10.92万元,生产成本差异显著。并且,西欧水价冬季可能将会继续上涨。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有保障,风电、水电、光电等可再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逐渐提升,为轻工业生产提供稳定支持。
第三,我国工业产业发展门类齐全,供给链相对稳固,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较强。近几年来,逆亚洲地区化趋势逐渐激化,贸易制裁和对付逐渐增多,亚洲地区供给链压力激化,这也是造成供给紧缺,进而亚洲地区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拥有亚洲地区产业发展门类最齐全、产业发展体系最完整的工业,2021年工业减少值31.4万亿元,亚洲地区占比近30%,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应对供给链断链信用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
第三,我国是亚洲地区最二大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广袤。2021年,我国社会品零售总额44.08亿元,同比增长12.5%。按照历史汇率折算,美国社会品零售总额47.92亿元,同比增长11.9%。我国消费市场约为美国的92%。不过,美国消费增长是由于疫情后美联储大放水引致消费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美国经济或将在2023年衰退,我国社零总额即将超越美国,成为亚洲地区第一大市场。这对西欧民营企业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经济格局重构,西欧贸易逆差可能将长期扩大。短期来看,西欧民营企业向我国转移后,我国从白俄罗斯购买的折价石油,然后生产轻工业制成品出口给西欧,引致西欧贸易逆差更进一步扩大。中期来看,气候变迁引致电力价格攀升、工业外移、轻工业投资减少等等现象已经毁坏了西欧的轻工业基础,我们指出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长期来看,西欧研发费用投入不及我国和美国,在未来的高科技赛道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因此,中美欧三大经济体中,西欧经济逐渐走强可能将是一种市场趋势。
信用风险提示
国际局势转差;白俄罗斯更进一步受阻石油供给;欧洲联盟石油消费超预期;可再生能源价格波动
证券研究报告:
《东河管线核爆,气候变迁稳步,西欧轻工业或将长期陷落——宏观经济概要 》
对外发布时间:
2022年9月29日
本页链接:https://www.mt4download.cn/industry/1183.html